写材料用典:天下不能常治,有弊所当革也【例文】“天下不能常治,有弊所当革也;犹人身不能常安,有疾所当治也”。保持不变质、不变色、不变味就要坚持自我革命,时时对标对表,时时检视解剖,时时铸魂补钙,把全面从严治党的螺丝拧得紧而又紧,把党组织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,永葆革命青春活力。(中国国防报《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》)【典故】出自南宋何坦《西畴老人常言》,天下不能常治,有弊所当革也;犹人身不能常安,有疾所当治也。溺于宴安而因循弗革,是却药屏医而觊疾之自愈也;率意更张而躁求速效,是杂方俱试而幸其一中也。【释义】意思是,天下不能够得到治理,一定是有什么应当革除的弊端,就像人的身体不能安泰,一定是有什么应当治疗的疾病。沉溺享乐,因循苟且,对弊端不加革除,就好比不寻医问药...
写材料用典:大人者,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【例文】“大人者,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。”雄心不经高飞,难逾天堑。爱人民,是革命人立志成事的最高境界。大革命时期,工人运动领袖邓中夏从北京大学毕业,拒绝了北洋政府的差事,“我不做官,我要做人民的公仆公仆就是大众的长工”。新中国成立后,焦裕禄在风沙最大时带头查风口、探流沙,在大雨倾盆时带头蹚过齐腰深的洪水了解灾情,心里装着全县的干部群众,唯独没有他自己。革命人永远怀着高飞的雄心,就是要出不辞劳、入不数功,“我将无我,不负人民”。(解放军报《永远怀着高飞的雄心》)【典故】出自战国孟子《孟子·离娄章句下·第十二节》,孟子曰:“大人者,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。”【释义】意思是,作为成年人,不要失去天真无邪的童心。比喻能成就大事的人...
写材料用典:士非俭无以养廉,非廉无以养德【例文】反浪费、重节约,为何被如此看重?勤俭节约是一个人最基础的良好道德品质之一,可以“孕育”众多其他优秀品质。《元史》里有句名言:“士非俭无以养廉,非廉无以养德。”徐特立同志说过:“俭朴的生活,不但可以使精神愉快,而且可以培养革命品质。”从反面看,“浇风易渐,淳化难归”,浪费不加约束便会滋长奢靡腐化之风。正所谓,“奢靡之始,危亡之渐”。从各方面厉行节约,才能打开净化社会风气、培育健康风尚的突破口。(人民日报《以俭修身以俭兴业》)【典故】出自明代宋濂、王祎编修的《元史·乌古孙泽传》,量食而入,余悉委学官,给诸生以劝业。常曰:“士非俭无以养廉,非廉无以养德。”身一布袍数年,妻子朴素无华,人皆言之,泽不以为意也。【释义...
写材料用典:士有诤友,则身不离于令名【例文】所谓“诤友”,是指敢于直言规劝、勇于开展批评的朋友。古语有云:“士有诤友,则身不离于令名。”陈毅也曾写过诗句:“难得是诤友,当面敢批评。”这就是说,真正的诤友是在你面前,始终坚持说真话,敢于当面指出你不足之处的人。这样的朋友,每一个领导干部都必须要多交几个。(云南日报《部要有几个“诤友”》)【典故】出自儒家十三经之一《孝经•谏浄》,士有争友,则身不离于令名;父有争子,则身不陷于不义。【释义】争友,即诤友,能够以直言规劝人的朋友;令名,即美好的名场。意思是,一个人有一个敢于直言劝谏的朋友,那么他就能保持美好的名声;一位父亲有一个敢于直言劝谏的儿子,那么他就不会陷于不义之地。【赏析】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非常推崇正确的交...
写材料用典:坐而论道,不如起而行之【例文】“干而论道”贴近基层、贴近实际、贴近实践。“坐而论道,不如起而行之”,起而行之不妨“干而论道”,真正让“行之”者又去“论道”,让干事的人再去“说事”,把实践中的经验做法进行归纳总结、提炼上升、抽象概括,然后“现身说法”,这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。(学习时报《坚持“干而论道”的好方法》)【典故】出自西周周公旦《周礼·冬官考工记》,国有六职,百工与居一焉。或坐而论道,或作而行之,或审曲面执,以饬五材,以辨民器,或通四方之珍异以资之,或饬力以长地财,或治丝麻以成之。【释义】意思是,国家有六类职业,百工是其中之一。有的人安坐而谋虑治国之道;有的人起来执行治国之道;有的人审视“五材的”曲直、方圆,以“加工”整治五材而具备民众所...
写材料用典:善养身者,使之能逸而能劳【例文】“善养身者,使之能逸而能劳”。如果“躺平”是暂歇性的,暂且告别忙、烦、累的常态,享受一下慢、静、思的休闲,通过短暂的“躺平”而使身心得以调整、精力得以积蓄,再寻发展空间,那非但不应受到诟病还应得到理解和支持。如果因为环境复杂、竞争激烈、生活艰难,而甘于“躺平”,过一种自我放弃、毫无激情的生活,那就与时代精神格格不入了。(解放军报《奋斗的年纪不能选择“躺平”》)【典故】出自宋代苏轼《策别十六教战守策》,畏之太甚,而养之太过,小不如意,则寒暑入之矣。是以善养身者,使之能逸而能劳;步趋动作,使其四体狃于寒暑之变;然后可以刚健强力,涉险而不伤。【释义】养,即养护、调养。逸,即安闲,休养。意思是,善于养护自己身体的人,使自...
写材料用典:君子生非异也,善假于物也【例文】“君子生非异也,善假于物也。”科技带来的速度、高度、深度,不仅引起作战方式、战争形态深刻变革的提升,也从根本上改变着军事训练的形式、手段和方法。将更多的科技元素注入岗位练兵中,不仅省时省力快捷高效,还可以助力武器装备算得更精、打得更远、瞄得更准、威力更大,事半功倍、一举多得。(解放军报《让训练获得更多技术支撑》)【典故】出自先秦荀子《劝学》,假舆马者,非利足也,而致千里;假舟楫者,非能水也,而绝江河。君子生非异也,善假于物也。【释义】假,即借助。意思是,借助车马的人,并不是脚走得快,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;借助舟船的人,并不善于游泳,却可以横渡江河。君子的资质秉性跟一般人没有不同,只是君子善于借助外物罢了。【赏析】...
【例文】“君子以行言,小人以舌言”。实干直行,是做人之本,也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响亮的语言。坚持以知行合一为原则,坚持以真章实效为目标,坚持用制度强化约束,核心价值观一定能挺立起支撑伟大事业、引领社会风尚的精神脊梁。(人民日报《实处着力,知行合一》)【典故】出自《孔子家语·颜回》,孔子曰:“君子以行言,小人以舌言。故君子于为义之上,相疾也,退而相爱;小人于为乱之上,相爱也,退而相恶。”【释义】意思是,孔子说:“君子以自己的行动说话,小人以自己的舌头说话,所以君子在仁义的事上急于互相劝解,而私下里是相互爱护的;小人在制造动乱的事上互相支持,私下里相互诋毁。”【赏析】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,诚信历来是被提倡的传统美德,也是形成完整人格的重要内容。“...
【例文】“同寅协恭,和衷哉”。一方事业的成就,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要领导者的胆识与襟怀。抓工作应知轻知重、有章有法,坐镇中军帐,协调好各个方面、各项事务的关系,切中肯綮抓关键,以点带面求突破。注重团结人、带动人,善于做人的工作,把干部群众拧成一股绳,“像石榴籽一样团结在一起”,从而形成整体一盘棋、同唱一台戏的良好格局。【典故】出自《尚书·虞书·皋陶谟》,百僚师师,百工惟时,抚于五辰,庶绩其凝。无教逸欲有邦,兢兢业业,一日二日万几。无旷庶官,天工,人其代之。天叙有典,敕我五典五惇哉!天秩有礼,自我五礼有庸哉!同寅协恭和衷哉!【释义】意思是,同在一处为帝王尽责,应相互敬畏协作,和衷共济才是正确的啊。【赏析】此句后演化为成语“和衷共济”,比喻做大事必须善于团结人...
写材料用典:厚而不能使,爱而不能令【例文】“严是爱,松是害”,纪律严明是部队战斗力的重要保证,严格要求也是对士兵的负责。带兵人应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、激励和约束并重,对士兵的关爱要注入原则性和纪律性,避免出现“厚而不能使,爱而不能令”的现象。如此,才能让士兵走正军旅路,明法纪、听指挥,成为合格军人。(解放军报《做到爱兵有道》)【典故】出自春秋孙武《孙子兵法·地形篇》,视卒如婴儿,故可以与之赴深溪;视卒如爱子,故可与之俱死。厚而不能使,爱而不能令,乱而不能治,譬若骄子,不可用也。【释义】意思是,对待士卒像对待婴儿,士卒就可以同他共患难:对待士卒像对待自己的儿子,士卒就可以跟他同生共死。如果对士卒厚待却不能使用,溺爱却不能指挥,违法而不能惩治,那就如同骄惯了...
写材料用典:十围之木,持千钧之屋;五寸之键,制开阖之门【例文】“十围之木,持千钧之屋;五寸之键,制开阖之门。”准确把握实施“四大提升行动”、推进乡村振兴的着力点,做到胸中有数、落实有策、行动有策,通过抓好重点带动发展全局,我们就一定能在实施“四大提升行动”上取得新突破,把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一步步变为现实。(宁夏日报《扭住关键突出重点牢牢把握着力点》)【典故】出自汉代刘安《淮南子》,十围之木,持千钧之屋;五寸之键,制开阖之门;岂其才之巨小哉,所居要也。【释义】意思是,两手合围的木材,能承载千钧高屋大厦;五寸长短的门闩,能控制大门的开合。这并不是由其材质的大小所决定的,而是与其所处的关键地位有关。此以梁木承屋、门闩控门为喻,说明位居要冲与关键地位的重要性。【...
写材料用典:凡善怕者,必身有所正,言有所规,行有所止【例文】凡善怕者,必身有所正,言有所规,行有所止。对权力心存敬畏,源于对权力本质的理性认识。党员干部要始终牢记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,只是代表党和人民掌管和行使权力,要做到秉公用权、为民用权,多办顺应民意、化解民忧、为民谋利的实事好事,确保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。(中国纪检监察报《严于律己重品德》)【典故】出自明代方孝儒,凡善怕者,必身有所正,言有所规,行有所止,偶有逾矩,亦不出大格。【释义】意思是,凡是知道畏惧的人,一定是自身行为端正,说话有分寸,行为不冲动,偶尔有些出格的行为也不会有太大的过失。【赏析】心存敬畏是中华民族崇尚的修身养性之法,也是优良传统文化的精髓。孔子曾说:“君子有三...
写材料用典:凡兵,制必先定【例文】“凡兵,制必先定。”用什么样的标准检验训练水平,就会催生什么样的战斗力。如果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,那么实战则是检验战斗力水平的根本标准。一支军队的战斗力水平如何,归根结底要看能不能打胜仗。冷兵器时代,人们常用兵员数量来估算战斗力,但以少胜多的战例比比皆是;近现代战争,人们常用装备优劣来推算战斗力,但以弱胜强的战例屡见不鲜。由此可见离开实战谈战斗力,一切估算都只是猜测,一切推算都只是假设。(解放军报《把金牌银牌铸成实战盾牌》)【典故】出自战国尉缭《尉缭子·制谈第三》,凡兵,制必先定。制先定则士不乱,士不乱则刑乃明。【释义】意思是,凡是军队,制度必须得先定好。制度先定了,士兵就不散乱;士兵不散乱,,刑罚就分明。【赏析】...
写材料用典:凡不能俭于己者,必妄取于人【例文】“凡不能俭于己者,必妄取于人。”一个人如果不能“俭于己”,挥霍无度、欲壑难填,必定向别人乱“伸手”。以案为鉴,很多官员的贪腐,追根溯源就是从奢侈浪费、贪图享受开始的。贪腐之风的背后往往是奢靡之风。(中国纪检监察报《欲教以廉当先使俭》)【典故】出自清代魏禧《日录里言》,凡不能俭于己者,必妄取于人;当省而不省者,必至当用而不用。【释义】意思是,凡是那些自己不能节俭的人,必然会对他人乱加占取;应该节省却不节省的人,必然会到了该用的时候却无所使用了。【赏析】自古以来,中华民族一直把勤俭节约作为传家之宝、修身之本。《尚书》教诲“克勤于邦,克俭于家”,《左传》训诫“俭,德之共也;侈,恶之大也”,墨子断定“俭节则昌,淫佚则亡...
写材料用典:内无妄思,外无妄动【例文】“内无妄思,外无妄动。”要正确对待组织,正确对待权力,走出自以为是的误区;立志做大事而不是做大官,对个人得失看淡,对功名利禄知足,对物质享受知止,排除名缰利锁的干扰;持续提升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,去庸俗、远低俗、不媚俗,以个人的文化修养提升党员形象。(解放军报《锤炼共产党人的光辉品格》)【典故】出自南宋朱熹《朱子语类》,问:“敬何以用工?”曰:“只是内无妄思,外无妄动。”【释义】意思是,潘柄问朱熹该如何在“敬”上下功夫。朱熹的回答是要想做到“敬”,最重要的就是两点:在内,是要做到不妄思,也就是不要产生那些荒谬的、不合理的、非分的想法;在外,是要做到不妄动,也就是不要有那些荒谬的、不合理的、非分的行动。【赏析】自省是中华...
写材料用典:兰生空谷,不为无人而不芳【例文】兰生空谷,不为无人而不芳。但是,无人赏识,便成了孤芳自赏,芳香埋没于空谷,价值得不到彰显人才是怕被埋没的,倘若“养在深闺人未识”,其才华得不到赏识与发挥,既是人才本身的不幸,也是人才资源的浪费。杨敬之、祝枝山慧眼识人、提携后学的精神,是对人才资源的保护,也是对社会的贡献,其眼光、其胸襟、其作为,乃后世之表率。(中国纪检监察报《逢人说项斯》)【典故】出自汉代刘安《淮南子·说山训》,兰生幽谷,不为莫服而不芳。舟在江海,不为莫乘而不浮。君子行义不为莫知而止休。【释义】意思是,兰花生长在无人的山谷,不会因为没人看而不芳香;船在江河上,不会因为没有人乘坐而不浮在水上;君子做事,不会因为没人知道而停止不做。比喻君子行仁义之...
写材料用典:人生贵相知,何必金与钱【例文】“人生贵相知,何必金与钱。”如何交朋友,古人为我们做出了典范。衡量人情浓淡的标准绝不是金钱多少、礼品厚薄,而是发自内心的牵挂和关心;不是觥筹交错、推杯换盏,而是设身处地的帮助和提醒,先贤们的故事发人深省。君子之间的交情建立在道义基础之上,君子文化常常以“习而不察”的方式,润物无声地熏陶和浸染我们的生活。(中国纪检监察报《君子之交贵相知》)【典故】出自唐代李白《赠友人三首》,凿井当及泉,张帆当济川。廉夫唯重义,骏马不劳鞭。人生贵相知,何必金与钱。慢世薄功业,非无胸中画。谑浪万古贤,以为儿童剧。【释义】意思是,凿井就要深到泉水,扬帆就要帮助人渡河,我就希望能辅佐帝王。廉正的人重义,骏马不需要加鞭。人生贵在相知,何必谈...
写材料用典:人生识字忧患始【例文】“人生识字忧患始。”有文化的人最关心时事,也最讲究尊严。君不见许多仁人志士,他们有时候气度超拔,不受羁束,显现出一种“通古今之变,究天人之际”的凌云壮志,有时候又为“鸡毛蒜皮”事锱铢必较。在他们眼里,尊严胜过生命,并烙刻在骨子里,流淌在血液中,造就了自己的思想品格和价值取向。而他们一旦认准了方向,就会一往无前,视死如归。(解放军报《“时代的眼睛”与骨头的分量》)【典故】出自于宋代苏轼《石苍舒醉墨堂》,人生识字忧患始,姓名粗记可以休。何用草书夸神速,开卷惝怳令人愁。我尝好之每自笑,君有此病何年瘳。自言其中有至乐,适意无异逍遥游。【释义】意思是,人的一生忧愁苦难是从识字开始的,因此,只要能写能认自己的姓名就可以了。更何况用草...
写材料用典:人常虑危乃不蹈危,常虑患乃不及患【例文】先贤们如此不厌其烦地告诫后人,要警惕安乐逸豫的状态,切莫因此悔恨终生!若以常理而论,“多难”之时步履维艰,“无难”之时则一片坦途。但结果却是,人们往往是安于多难而失于无难,原因何在?忧患是人生奋起的学校,苦难是走向辉煌的磨刀石。困难缘何让人走向辉煌?古人是这样总结的,“人常虑危乃不蹈危,常虑患乃不及患”。(纪检监察报《不畏多难畏无难》)【典故】出自明代朱元璋《明太祖实录·卷之一百九十六》,人常虑危乃不蹈危,常虑患乃不及患。车行于峻坂而仆于平地者,慎于难而忽于易也。保天下亦如御车,虽治平何可不慎?【释义】意思是,人要常常思考危险,就不会陷入危险的境地;常常思考祸患就不会走向祸患。车子在陡山坡上安全地奔驰,却...
写材料用典:人不可有傲气,但不可无傲骨【例文】“人不可有傲气,但不可无傲骨。”军人特殊的职业性质和任务特点,决定了军人的骨头应当更硬,困难挑战面前应当更有骨气,这样才能战胜强敌、不辱使命。因此,每名青年官兵都须涵养英勇善战的骨气。不论遇到多么大的困难,都不能被吓倒,要临危不惧,敢于亮剑,誓死不退,决战到底,做“真的猛士”;不论担负多么艰巨的任务,都要下决心完成,决不低头回头,想尽一切办法圆满完成;不论身处多么险恶的斗争环境,都严守纪律,忠诚担当,敢于斗争,敢于胜利。(解放军报《增强革命军人的志气骨气底气》)【典故】出自现代艺术大师徐悲鸿,人不可有傲气,但不可无傲骨。【释义】意思是,人不可以骄傲自负,但是一定要自信自强。【赏析】有了傲气的人,往往会自命不凡,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