写材料用典:自我心存道,外物少能逼【例文】所谓“自我心存道,外物少能逼”,强健好党性修养的主心骨,增强抵御各种诱惑的定力和内功,人生才能充盈,公益才能昭彰。工作生活中,欲望无时不有诱惑无处不在,惟有坚定地做政治上的“明白人”,让廉洁自律成为一种觉悟,让慎独慎微成为一种习惯,让淡泊名利成为一种品质,才能做到门如市、心如水,身外物、不奢求,由内而外构筑起抵御诱惑的坚强防线。(人民日报《学会管理欲望是为官须涵养的能力》)【典故】出自唐代白居易《伤唐衢二首》,自我心存道,外物少能逼。常排伤心事,不为长叹息。忽闻唐衢死不觉动颜色。悲端从东来,触我心恻恻。【释义】这首诗反衬诗人听到友人唐衢死讯的悲痛心情,意思是,自从我专心于大道的精义,外界的事物很少能侵袭。现可指沉...
写材料用典:自修之道,莫难于养心;养心之难,又在慎独【例文】“自修之道,莫难于养心;养心之难,又在慎独。”慎独的品质难能可贵,不是难在利益取舍,而是难在信念觉悟。如果明白了“始为一念之差,遂至终身莫赎”“一时之利,终身之悔”的利害因果,自然会浇灭心头欲火,扣紧自我约束的风纪扣。(人民日报《廉自慎独始,心由慎独安》)【典故】出自清代曾国藩《诫子书》,慎独而心安。自修之道,莫难于养心;养心之难,又在慎独。能慎独,册内省不疚,可以对天地质鬼神。人无一内愧之事,则天君泰然。此心常快足宽平,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,第一寻乐之方,守身之先务也。【释义】意思是,一个人独处时,思想、言语、行为谨慎就能在处世时做到心安理得,心平气和。修身养性做人做学问的道路,最难的就是养心,...
【例文】发展一线是最好的领导力课堂,“聚三军之众,投之于险,此将军之事也”。领导干部就像领兵的将军一样,必须耳聪目明、识机通变,锤炼过硬领导力,谋势而动,顺势而为,淬炼一支具有高度凝聚力、强大执行力的坚强战队,能征善战、敢于胜利。【典故】出自春秋孙武《孙子兵法·九地》,帅与之期,如登高而去其梯;帅与之深入诸侯之地,而发其机,焚舟破釜,若驱群羊,驱而往,驱而来,莫知所之。聚三军之众,投之于险,此谓将军之事也。九地之变,屈伸之利,人情之理,不可不察。【释义】意思是,聚集全军士卒,投置于危险的境地,使他们殊死战斗,这便是将军的责任。【赏析】战争是最需要优秀领导者的人类活动,战场也从来都是学习领导力的最佳课堂。军人从成为领导者那天起就明白,自己的首要职责,就是必...
【例文】“统军持势者,将也;制胜破敌者,众也。”领导者既是决策者,也是执行者,一项重要职责就是亲临一线助推任务落实。然而,个别领导干部在布置完任务后,总是习惯性地强调一句:“我只要结果。”言外之意,就是不管怎么干,只看干得怎么样。乍一听,似乎有点道理,其实不然。没有哪一项工作是孤立的,也没有哪一项工作只有结果而无过程。【典故】出自汉代黄石公《黄石公三略·上略》,夫统军持势者,将也;制胜破敌者,众也。故乱将不可使保军,乖众不可使伐人。【释义】意思是,统领军队掌握战争形势的人是将帅,击败敌人取得胜利的人是士兵。【赏析】“人不率则不从,身不先则不信。”以上率下、以身人则,是优秀将领的重要品质。据说战争年代有一位来中国采访的外国记者,发现了一个“有趣的现象”:共...
写材料用典:立志而圣则圣矣,立志而贤则贤矣【例文】“立志而圣则圣矣,立志而贤则贤矣。”青年官兵理想远大、信念坚定,是一支军队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。青年官兵忠心向党、一心为党,与时代同步伐、与人民共命运、与军队齐进步,才能更好实现人生价值、升华人生境界。人无德不立,品德是为人之本。青年官兵明大德、守公德、严私德,是走向更高、走得更远的重要前提。(解放军报《肩负重任不辱使命》)【典故】出自明代王阳明《教条示龙场诸生》,志不立,天下无可成之事。虽百工技艺,未有不本于志者。今学者旷废隳惰,玩岁愒时,而百无所成,皆由于志之未立耳。故立志而圣则圣矣,立志而贤则贤矣。志不立,如无舵之舟,无衔之马,漂荡奔逸,终亦何所底乎?【释义】意思是,立志成为圣人,就可以成为圣人;立志...
写材料用典:穷且益坚,不坠青云之志【例文】“穷且益坚,不坠青云之志。”理想信念,是恪守初心、勇担使命的“源”。每个时代,都有青年人的梦想与追求。回望1921年,那时的青年人为救国救民而努力;1941年,青年人为抗击日本帝国主义而抗争;1981年,迎来改革开放春风的青年人,在不断为社会主义建设忙碌奔波。今天的青年人,怀着崇高的理想信念,坚持不懈、持之以恒,发挥青年人能做能干、敢想敢闯的优势,为铸就伟大的民族复兴梦,国家富强梦不断奋斗。(中国青年报《为“三个不负”接续奋斗》)【典故】出自唐代王勃《滕王阁序》,嗟乎!时运不齐,命途多舛。冯唐易老,李广难封。屈贾谊于长沙,非无圣主;窜梁鸿于海曲,岂乏明时?所赖君子见机,达人知命。老当益壮,宁移白首之心?穷且益坚,不坠青云之志...
写材料用典:种树者必培其根,种德者必养其心【例文】种树者必培其根,种德者必养其心。理想信念是党员干部“压舱石”,是为官做人之本。从李大钊、瞿秋白、王尽美等革命先辈,到焦裕禄、孔繁森、黄文秀张富清等先进模范,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坚定信仰、顽强奋斗,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。(大众日报《凝聚前行动力》)【典故】出自明代王守仁《传习录》,种树者必培其根。种德者必养其心。欲树之长,必於始生时删其繁枝。欲德之盛,必於始学时去夫外好。如外好诗文,则精神日渐漏泄在诗文上去。凡百外好皆然。【释义】意思是,种树木必须将树木的根系培养好,修养品德的人必须先培养好自己的心性。【赏析】古人讲,人人自有定盘针,万化根源总在心。一个人心宽了,路就会越走越宽;一个人心安了,事...
写材料用典:秉青萍干将之器,拂钟无声,应机立断【例文】“秉青萍干将之器,拂钟无声,应机立断。”神兵利器如此,一个党组织、一个党员干部也当如此。于静水流深的大变局之中,谋划在先;于重大机遇来临之际,捷足先登;于风险隐患浮现之时,化险为夷……从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奋斗史来看,作为人民“主心骨”的党组织和党员干部,没有几把争先善决的“刷子”,不足以应付激流险滩和乱云飞渡。(浙江日报《以先决力抢占先机》)【典故】出自汉代陈琳《答东阿王笺》,君侯体高世之才,秉青萍干将之器,拂钟无声,应机立断,此乃天然异禀,非钻仰者所庶几也。【释义】青萍,是一种植物,古人用它代指宝剑又或是军权。干将,是传说中的神剑。意思是,持有锋利的宝剑,应借助机会立即斩断。比喻在紧要关头处...
写材料用典:祸难生于邪心,邪心诱于可欲【例文】“祸难生于邪心,邪心诱于可欲。”在“无处不在、无孔不入”的诱惑面前,党员干部、公职人员既要有“眼里看得破”的警觉,更要有“肚里忍得过”的定力,时常净化思想、端正心态、磨砺心志,始终保持“不忘初心、方得始终”的清醒和如履薄冰、如临深渊的谨慎修身律己、防微杜渐,做到“心不动于微利之诱,目不眩于五色之惑”,如此,才不会做出悔恨终生的错事。(中国纪检监察报《面对诱惑切莫试试看》)【典故】出自战国韩非《韩非子·解老》人有欲,则计会乱;计会乱,而有欲甚;有欲甚,则邪心胜;邪心胜,则事经绝;事经绝,则祸难生。由是观之,祸难生于邪心邪心诱于可欲。可欲之类,进则教良民为奸,退则令善人有祸。【释义】意思是,人有欲望,计算就混乱,...
写材料用典:礼为情貌者也【例文】“礼为情貌者也。”典礼仪式让人铭记的不只是庄重的布置、宏大的场面,更是真挚的师生情、纯朴的同窗意、坚定的报国志。从“蒲柳之姿,望秋而落;松柏之质,经霜弥茂”的殷殷嘱托,到“寻自然乐趣,拓万古心胸”的深情寄语,再到寓意在未来“戒”去骄躁、“戒”去浮华、“戒”去伪饰的毕业纪念戒指……尽管毕业季纪念形式不尽相同,但承载的意义和希望却是相似的对母校的眷恋、对师友的祝福和对未来的期待始终如一。(解放军报《将责任装进行囊》)【典故】出自战国韩非《韩非子·解老》,礼为情貌者也,文为质饰者也。夫君子取情而去貌,好质而恶饰。夫恃貌而论情者,其情恶也;须饰而论质者,其质衰也。【释义】意思是,礼是情感的描绘,文采是本质的修饰。君子采纳情感而舍弃...
写材料用典:知行知止唯贤者【例文】“知行知止唯贤者。”德国哲学家黑格尔也曾告诫世人:“一切人世间的事物——财富、荣誉、权利,甚至快乐、痛苦等,皆有其一定的尺度,超过这个尺度就会招致毁灭。”凡事皆有度,知止就是要把握好事物的度在行中止,于止中行,知行知止,知止而行。譬如,历史上范蠡隐退经商、张良辞汉修道、曾国藩势盛时裁军自贬便是进退有度、行止恰当,故传为佳话。(北京日报《说知止》)【典故】出自宋代邵雍《代书寄前洛阳簿陆刚叔秘校》,知行知止唯贤者,能屈能伸是丈夫。归去可妨趁残水,三吴还似向时无。【释义】意思是,能够懂得修养德行、达到至善的境界的只有德才兼备的贤惠之人,能够在不得志时忍耐、得志时施展抱负的才是真正的大丈夫。【赏析】隋朝大儒王通在《止学》中说:“...
写材料用典:用得其宜,则才著;用非其宜,则才晦【例文】“人才各有所宜,用得其宜,则才著;用非其宜,则才晦。”用人的艺术贵在“因其材以取之,审其能以任之”。汉高祖刘邦深知“随陆无武,绛灌无文”,于是,安排厚重少文但能带兵打仗的周勃、灌婴担当指挥军队的重任,对长于谋划、有游说特长的随何、陆贾,则令其运筹帷幄,结果成就了一番事业。相反,战国时,赵王错用了赵括,致有长平之败;三国时,孔明误遣马谡,才有街亭之失。(解放军报《没有好瓦匠用不了的砖》)【典故】出自清代申居郧《西岩赘语》,人才各有所宜,用得其宜,则才著;用非其宜,则才晦。【释义】著,即充分发挥;晦,即埋没。意思是,人的才能各不相同,用其所长,就能使其充分发挥作用;用非所长,就会埋没其才能。【赏析】用人所...
写材料用典:犯其至难,图其至远【例文】大事难事看担当。“知难而进,必有所得”“犯其至难,图其至远”,这些箴言证明,共产党人为党分忧就要敢于做难事、成大业。在聚焦建军百年奋斗目标推动军队建设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,我们仍面临着许多难关和挑战,迫切需要共产党人、革命军人锚定宏伟蓝图坚持目标导向、问题导向,勇于迎难而上、攻坚克难,全面提高新时代打赢能力,真正扛起新使命、创造新业绩。(解放军报《在党就要为党分忧》)【典故】出自宋代苏轼《思治论》,古之人,有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者,彼独何术也?且非特圣人而已。【释义】意思是,向至高至难的地方冲击,才能够达到至臻至美的境界;向至高至难的地方发起挑战,才能够达到最远的目标。比喻一个人敢于挖掘潜力、挑战极限,就能超越自我。【赏...
今日公文网——海量公文资料,官网jinrigongwen.com一念选调志合青海大学时学院书记说:“选调生是要到艰苦的地方去的,要做好心理准备,更要有不怕吃苦,为群众服务的精神和意识。”这些话始终提醒着我既然立下决心要考选调生,就应该主动去到艰苦的地方去历练,在基层中去了解国情,服务群众,提升自己。记得考试成绩放榜的那一刻,高分的录取让我无比喜悦,唯愿以己身之所学,报国家之所需的理想成为了现实,我毅然决定放弃城市生活,远离家人,来到离家300多公里的纯牧区小镇——同仁市多哇镇。基层广阔天地,基层大有作为。前脚刚走出大学的校门,后脚就踏入单位的大门,一切对我来说既新奇,又陌生,我是第一次来到热贡艺术之乡同仁市,一路上的秋日风景让我流连忘返,到多哇镇,随之而来的呼吸急促和胸闷气...
一周夜校研讨交流发言材料油气集输管理中心陈海涛10月16日上午,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。这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、要事、喜事,举世瞩目,万众期盼。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,“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”。油气集输管理中心作为采油厂原油生产的中枢神经,应当积极响应、起而行之,扎实推进基层党建“三基本”建设和“三基”工作的有机结合,在融入上下功夫、在结合上求实效,切实推动基层党建与生产经营全面融合全面进步全面过硬,真正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、组织优势和创新优势转化为中心的发展优势,以高质量党建赋能中心高质量发展。一是强化政治建设,充分发挥政治领导力,保障高质量发展的正确方向。坚持办好政治理论课堂、形势任务课堂和...
写材料用典:清浊必异源,凫凤不并翔【例文】清浊必异源,凫凤不并翔。不一样的人格映射不一样的天地。名节好比易碎孤品,容不得半点马虎;如林中甘泉,少不得积聚蕴蓄。一旦受损,真宰渐无。长此以往,或是非不明,或荣辱颠倒,或利令智昏。一定意义上讲,能否常令名节不堕地,就是区分高尚庸俗之人的分水岭,就是衡量德高品劣之官的试金石。(解放军报《常令名节不堕地》)【典故】出自魏晋傅玄《秋胡行》,负心岂不惭,永誓非所望。清浊必异源,凫凤不并翔。引身赴长流,果哉洁妇肠。彼夫既不淑,此妇亦太刚。【释义】意思是,水各有清浊,因其源头不同。野鸭和凤不会一同飞翔。比喻志趣不同的人无法在一起相处。【赏析】古人讲,相知无远近,万里尚为邻,惟当同心人,可以论金铁。结交在相知,骨肉何必亲,天...
写材料用典:涓流积至沧溟水,拳石崇成泰华岑【例文】只有这样,才能摸清“平时备了什么、还缺什么、如何补缺”,搞清“战时用什么、怎么用、用到什么程度”等现实问题,真正让武器装备发挥出最大效能。“涓流积至沧溟水,拳石崇成泰华岑”。只有平时练好装备、运用好装备,才能拥有战场管用、官兵善用的好装备战时才能实现一剑封喉。(解放军报《好装备是练出来的》)【典故】出自宋代陆九渊《鹅湖和教授兄韵》,墟墓兴哀宗庙钦,斯人千古不磨心。涓流积至沧溟水,拳石崇成泰华岑。易简工夫终久大,支离事业竟浮沈。欲知自下升高处,真伪先须辨古今。【释义】沧溟,即大海;拳石,即拳头大小的石头;崇,即积聚;泰华,即泰山和华山;岑,即高山。意思是,涓涓的细流汇聚在一起,就会形成大海;拳头大小的石头,...
写材料用典:涉深水者得蛟龙,涉浅水者得鱼虾【例文】“涉深水者得蛟龙,涉浅水者得鱼虾。”落实深度,关系收获程度。我们应认识到,工作就是平台,任务就是机会,只有“深落实”才能长本领、壮筋骨,才能把“深落实”的过程变成能力素质提升的过程、意志品质拔节淬火的过程、工作出成绩见成效的过程。(解放军报《保持“深落实”的工作状态》)【典故】出自东汉王充《涉深水者观蛟龙》,人不博览者,不闻古今,不见事类,不知然否,由目盲、耳聋、鼻痈者也。涉浅水者见虾,其颇深者察鱼鳖,其尤甚者观蛟龙。【释义】意思是,在浅水里走的人只能见到虾,那些走到较深处的人便能看到鱼和甲鱼,那些走到极深处的人才能看到蛟和龙。【赏析】探索精神,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之一。屈原的“路漫漫其修远兮,吾将上...
写材料用典:泰山之高,背而弗见;秋毫之末,视之可察【例文】“泰山之高,背而弗见;秋毫之末,视之可察”。宣传思想工作者应练就“眼力”基本功,淬炼去伪存真、去芜存菁的“火眼金睛”,面对纷繁复杂的情况时善于发现问题、明辨是非、抓住根本,洞察问题的本质,巧于抓住工作的“牛鼻子”。(甘肃日报《增强“四力”担使命》)【典故】出自汉代刘安《淮南子·说林训》,太山之高,背而弗见;秋豪之末,视之可察。山生金,反自刻;木生蠹,反自食;人生事,反自贼。【释义】太山,即泰山。意思是,雄伟高耸如泰山,若是背对着必然也看不见它;渺小细微如秋毫之末,只要仔细观察,也能看得清楚。山出产金矿,也因为出产金矿这山也就因此被不断挖掘,所以说山是自招挖掘;木头生出蛀虫,这木头反而被蛀虫蛀空。人...
写材料用典:欲教以廉,当先使俭【例文】“欲教以廉,当先使俭。”持俭戒奢,方能生出清正廉洁的价值观,方能锤炼严紧硬实的好作风。党员干部不仅要节约朴素,会过紧日子,还要务实节制,工作讲究实效,不搞花架子,避免不必要的浪费,把有限的资金、资源用在“刀刃”上,多做利民惠民的实事。(中国纪检监察报《欲教以廉当先使俭》)【典故】出自清代陈廷敬《陈文贞公廷敬事略》,贪廉者,治理之大关;奢俭者,贪廉之根柢。欲教以廉,当先使俭。【释义】根柢,即根本。意思是,治贪污和倡廉洁是治国理政的总纲,奢侈和勤俭又是贪与廉的根本。想要教育官员廉洁,必须先让他们做到勤俭。【赏析】陈廷敬是清代康熙皇帝的相国,一生恪字“清、慎、勤”的为官之道,这三个字成为他始终遵循从政箴言。康熙皇帝曾评价陈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