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脑桌面
添加今日妙笔到电脑桌面
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

廉而不刿 取之有道——《荀子》中的廉洁文化VIP专享

廉而不刿 取之有道——《荀子》中的廉洁文化_第1页
廉而不刿 取之有道——《荀子》中的廉洁文化_第2页
廉而不刿取之有道——《荀子》中的廉洁文化“廉”是中国思想文化的重要范畴之一。在一些典籍中,“廉”表示一种高洁的道德操守,对于从政者,“廉”是他们在从政过程中要恪守的基本道德规范。同时,“廉”作为一种重要的治国理政理念,与“礼”“义”“耻”被称作“国之四维”。在先秦时期,儒家思想也蕴含着深刻而独到的廉政观念。在先秦儒家代表人物中,荀子是较多论及“廉”德的一位思想家,荀子廉政思想具备了儒家“中道”的思维特征,其中“廉而不刿”和荀子对子发“私廉”的评议,便鲜明地反映了这一点。“廉而不刿”。君子拥有众多美好的品德,“廉而不刿”是其中之一。《荀子·不苟》中讲:“君子宽而不僈,廉而不刿,辩而不争,察而不激,寡立而不胜,坚强而不暴,柔从而不流。”“廉”指“棱”,在这里引申为行为方正、有边界,“刿”指伤害,“廉而不刿”可以解释为君子行为方正但不伤害别人。“廉而不刿”,看似简单的四个字,却反映了儒家的“中道”智慧,这是荀子对儒家廉洁文化的继承与创新。任一独立的德目本身,是不完善的,总有它的不足和过激之处。荀子认为,“廉”如果走向极端,便是“刿”,“不刿”的提出,使“廉”的美德更加完善,表达了劝善规过的内容,它是儒家道德训诫的典型形式。在《荀子·荣辱》篇中,荀子说,“廉而不见贵者,刿也”。为何行为方正却不受人尊重呢?原因在于伤人。廉而刿,这是小人之行,君子是不会做的。在《荀子·法行》篇中,荀子认为,玉的品质如同君子的美德,玉“廉而不刿”,它有廉棱而不伤物,恰似有德行者不伤害他人。“廉而不刿”是君子之德行,“廉而不刿”是君子做人处...

1、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,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,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,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,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(如 [转卖]进行直接盈利或[编辑后售卖]进行间接盈利)。

2、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,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、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!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,付费前请自行鉴别。

3、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,或者侵犯商业秘密、侵犯著作权等,请点击“违规举报”。

4、本站所有文档资料仅供个人学习参考使用,禁止商用和恶意下载二次传播,一经发现禁用违规账号所有权限,费用不予退还,情形恶劣者,我站将追究侵权责任。

如遇难题,请添加客服微信解决,客服微信:17651088828

今日妙笔官方认证作者56+ 关注
实名认证
内容提供者

今日妙笔汇总百万篇公文范文素材,紧跟时政,实时更新,精品原创。关注公众号“今日妙笔”不迷路。

月度热门下载

阅读排行

确认删除?
开通会员
微信客服
  • 微信客服
回到顶部